常识积累:未来科学大奖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公培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未来科学大奖”。
9月6日上午10点,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三个奖项陆续揭晓,共诞生了4位获奖人。“生命科学奖” 获奖者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张亭栋和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教授王振义,“物质科学奖” 获奖者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者为山东大学教授彭实戈。
生命科学奖
获奖科学家:张亭栋、王振义
获奖理由:
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砒霜主要成分)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物质科学奖
获奖科学家:卢柯
获奖理由:
开创性地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科学家:彭实戈
获奖理由:
表彰他在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非线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线性数学期望理论中的开创性贡献。
未来科学大奖的成立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至今已历5届。这是中国首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有“中国版诺贝尔奖”之称。
这一奖项强调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完成、产生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的科研工作,不论其国籍、性别和年龄,旨在推动突破性基础科学研究,表彰优秀科学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未来科学大奖设“生命科学奖”与“物质科学奖”两个年度奖项,用于奖励生命科学,以及物质科学(包括数学、计算机)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两个门类的奖金分别为每年100万美元。获奖人于每年年底前公布。获奖人数按同一项工作最突出者为准,原则上每个奖项不超过五人。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未来科学大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共五人,由两名科学委员会委员、两名捐赠人代表和一名监督委员会委员组成,分别由科学委员会、全体捐赠人和监督委员会选举产生,任期三年,期满后可以连任。
评选标准
未来科学大奖的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
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
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确定五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在工作成就、创新性、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横向和竖向比较。
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同行评议不记名投票确定。
历届获奖人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16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周其林 冯小明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 LIN)
2019 王小云